邮箱:admin@admin.com
手机:400-888-8888
电话:400-888-8888
地址:江苏省南京市KB体育区玄武湖
发布时间:2022-12-29 14:02:39 人气:4
编者按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、联合国经社部等有关机构、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可持续发展论坛将于9月26日—27日在北京举行。为此,中国经济时报特别策划“前瞻可持续发展论坛2021访谈”系列报道,专访论坛主办方、承办方相关负责人,带您提前走近本届论坛,了解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知识产品、论坛筹备进展、主要议题设置、成果发布及精彩看点。
作为推动落实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伙伴,也是本届可持续发展论坛承办方,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(CIKD)长期致力于发展知识的研究交流,做全球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贡献者。自2019年首届可持续发展论坛以来,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精耕细作,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形成了系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识产品。
在论坛召开前夕,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走进世和园,邀请本届论坛筹备工作宣传组负责人、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研究组织处处长龙海波介绍有关情况。
中国经济时报:作为推动落实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伙伴,如何看待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的重要意义?
龙海波:我们已先后撰写了2017年和2019年两期《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》,今年即将在可持续发展论坛2021上发布的《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(2021)》,是第三期。该报告及论坛都已被列为党中央批准的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系列配套活动和政策宣示文件之一,得到了包括外交部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内的中国落实2030年议程协调机制45家部级成员单位的指导和大力支持。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长期以来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,全面研究交流适合各自国情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,推动国际发展合作,形成了诸多质量较高的发展知识产品,其中许多都与17个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有关,上述三份进展报告就是集中的体现。
中国经济时报:在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,为什么重点选取减贫、抗疫、流域治理三项中国经验重点研究?有哪些具体成果?
龙海波:这三个议题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紧密联系,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发展问题,在研究交流中容易取得共识,也具有较好的国际传播效果。
党的以来,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,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。经过八年持续艰苦努力,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,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。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与世界银行专家团队组成联合课题组,坚持本土化和互学互鉴原则,进一步提炼中国减贫的经验与借鉴意义。为此,我们设立“中国减贫知识平台”,旨在促进发展知识的交流分享和大众化普及。我们选取浙江永嘉、宁夏固原两个调研点开展循证研究,在此基础上完成《从绝对贫困逐步走向共同富裕——浙江省永嘉县40多年的实践探索》《从外部干预到内生发展的脱贫之路——宁夏固原县劳务输出产业变迁思考》两篇调查研究报告。同时,我们还专门派员赴国家统计局参与国家脱贫攻坚普查,深入开展脱贫普查数据分析工作,为中国减贫经验研究提供数据支持。
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,中国采取一切措施,不惜一切代价,全力救治患者、拯救生命,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彰显了中国的治理能力和综合国力。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迅速组织研究力量,坚持客观中立原则,持续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与全球卫生治理跟踪研究。为此,我们设立“中国抗疫知识平台”,从六个方面构建“百问百答”逻辑框图,结集成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。我们还围绕全球疫苗分配机制、公共卫生治理体系、疫情指数构建等国际社会关注的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。
水是生命之源、生产之要、生态之基,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,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,水也是国际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关键议题。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围绕河湖流域水生态系统,多角度开展研究交流,推动水资源节约、保护和管理。为此,我们选取江苏省河(湖)长制为典型案例,先后赴南京、扬州、常州、苏州、南通等地深入调研访谈,在此基础上完成《河湖流域治理困境如何破局出新——江苏全面推行“河(湖)长制的绿色实践”》调查研究报告。此外,还举办了“中国治理创新的地方实践:河(湖)长制”交流沙龙,并形成《在讲好河湖流域治理故事中促进国际交流互鉴》调查研究报告。
中国经济时报:今年是中国党百年华诞,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还开展了哪些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项目?
龙海波:我们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,践行可持续发展,集中策划了系列知识产品。组织开展“从中国实践看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”案例研究,积极为对外交流发展理念、相互比较借鉴提供鲜活案例,《解码中国之治:贯彻新发展理念实践案例精选2021》一书拟由人民出版社出版。与解读中国工作室联合制作系列纪实短视频《恰是韶华》,通过讲述普通人物用自己的方式和力量建设美好未来的“群像”故事,展现新时代党员抒发家国情怀、践行初心使命、勇于担当奉献的鲜活形象。这两类知识产品也将在此次论坛上集中展出。
此外,我们还围绕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,在包容性增长、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、可持续消费和生产、全球伙伴关系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,形成包括内部研究报告、政策解读文章、学术论文等多种形式的知识产品。
相关推荐